多年以來,廣大計量工作者和管理者思考了各種方法防范作弊行為的發生,而今,在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我們考慮引入成熟的高新技 術,對阻止不當計量行為進行探索,研究了一套集軟 硬件于一體的方案,嘗試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作弊方式
不法分子利用電子衡器作弊,第一是直接更換電 子衡器的主芯片,將寫有作弊程序的芯片換入衡器 中;第二是利用衡器自身帶有的稱量標定功能,在未 取得計量監督部門許可的情況下進行調整稱量比例 的非法校準。正是這樣兩種行為,使得市面上具有了 不少8兩秤、7兩秤和其他改變稱量比例的秤。這些秤 往往具有一鍵恢復功能或遙控功能,極難被發現。我 們在對電子臺案秤類產品的國家標準進行分析時發 現,無論是國家標準GB/T7722-2005《電子臺案秤》還是 國家標準GB/T7724-1999《稱重顯示控制器》,都是推薦 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而且,兩個標準在是否允許直接 通過面板,以口令或密碼加密的方式上存在分歧。GB/ T7722-2005對重力調整裝置是禁止調整的,應加印封 或鉛封,印封和鉛封后外部不會對其造成影響。GB/ T7724-1999則說“對于禁止接觸或禁止調整的那些器 件和預置控制件,應提供保障性手段,通過口令或類似 的軟件方式達到加密,也是一種可行手段”,語言上允許 通過面板口令或軟件加密進行,為不法人士不破壞封印 直接調整稱量作弊提供了縫隙。在現有標準不具強制 性,且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筆者認為讓電子秤的芯片具 有不可更換性,且本身去掉標定功能,采取外帶受控制的附件增加權限的方式進行標定,可從根本上解決現在 的更換芯片和口令標定的問題。
二、防作弊電子秤和信息系統介紹
目前我們應用的防作弊方案的主體硬件包括電 子秤(秤本身去掉了標定功能;還具有芯片加密適時 更新,不當更換芯片自毀等功能);在生產、流通各環 節為進行數據采集,讀寫所配備的讀寫設備(手持); 在計量監管環節為進行電子秤計量性能調試所配備 的專門的標定器;以及可由政府管理部門或計量監管 部門建立的具有傳輸、讀寫、級別控制、查詢、網絡連 接等功能的軟件系統。其核心設計思想為應用RFID技 術記錄全部過程并可追溯;秤去掉標定功能,標定由 專門的附帶硬件標定器實施;所有記錄信息進入后臺 管理系統保持監控;對生產、銷售、使用、維護各個環 節各主體采取唯一代碼標識,并授予不同權限。下面 我們將根據電子秤從生產到使用、監管的各個方面和 流程所涉及各環節和可能出現的監管漏洞,需要控制 的地方,對這些設備的功能、使用情況和相互關系進 行介紹。
1.出廠控制
事先假定具備管理平臺功能的軟件系統已經建 立,電子秤出廠時,不僅在銘牌上具有唯一編號,同樣 的唯一代碼也存于自帶可重復讀寫芯片之中,出廠 前,會有一個環節,使用RFID讀寫器將秤的生產信息 讀出后進入軟件系統,這樣,每一臺秤,在系統里都具 備了唯一的記錄。從源頭上建立了記錄后,以后就可 方便監控它的流向.
2.銷售流程控制
首先,各級銷售商必須是經過授權的,這樣系統就 會給每個銷售商一個唯一的代碼,用于追溯該銷售商的 行為。電子秤進入銷售環節,在賣出該批電子秤時,經過 授權的銷售商就會使用手持的RFID讀寫器對每臺電子 秤進行數據讀寫,然后將數據通過網絡傳輸至軟件系統 的中心數據庫,再記入電子秤的流向。在強制要求各級 銷售商都做好數據采寫和記錄,并加以監督的情況下, 在銷售環節,每臺電子秤的流通過程和最終流向,都在 軟件管理系統里有了明確的便于追溯的記載。
3.檢定和維護控制
這個環節最容易出問題,也是整個防作弊系統的 關鍵所在。這一環節的控制核心在于標定器這一特殊 硬件的使用。標定器的主要功能包括3個方面:一是物 聯網的傳輸(包括秤芯片的升級和識別碼的傳輸及檢 定/維修人員的身份識別);二是對秤進行稱量標定;三標定器和秤的功能及交互流程圖
是具備識別功能,可以根據提供的唯一編碼,對檢定/ 修理人員,不當維修和假冒產品等進行識別。標定器 只授予計量檢定機構和經過資質認可的計量器具修 理機構,且在軟件管理系統中,計量檢定機構和修理 機構都具有唯一的代碼標識。在標定器的使用中,計 量檢定機構作為管理部門,使用廠家給予的超級賬號 登錄,被授予各種權限,修理部門則采用一般賬號登 錄,被授予除稱量調整外的其他程序修改權限。再分 別描述一下雙方的工作流程:計量檢定機構在對電子 秤進行檢定時攜帶標定器,如發生稱量不準,使用標 定器用串口與電子秤連接,在被識別后進行標定,同 時,標定器將記錄使用的賬號在什么時候對什么代碼 的電子秤進行了標定。經檢定和標定完成后,用超級 賬號登錄,計量檢定機構在將標定器的信息輸入管理 系統后,系統將記載入該電子秤的檢定情況,計量器 具標定情況等信息,并能讓用戶和消費者查詢.當電子子秤發生除稱量不準外的故障需要修理時,授權的修 理機構先需使用標定器與電子秤連接,進行身份確 認,符合后方可對程序進行重新設置。當然,如發生稱 量不準的情況,修理人員是無法處理的,修理后需經 過檢定機構重新檢定,重新使用標定器標定后方可使 用。這樣,對非法校秤這一可引發作弊的重要環節,就 進行了很好的控制。圖i是整個軟件系統,標定器和秤 的功能及交互流程一覽。
目前,成都市正在全面推廣生豬及蔬菜、肉蛋制 品的溯源工作,其溯源所使用的技術,也正是RFID射 頻識別技術。綜上對電子秤反作弊系統的流程描述, 可以看到,這一系統的推廣,完全可以和食品溯源工 作結合起來進行。它的軟件管理系統可以直接在溯源 系統下建立子模塊,對電子秤的控制和識別等程序也 可直接在提供溯源的RFID芯片中附加代碼即可,除單 獨的標定器,其實不需要單獨增加太多的硬件成本。 而且,這一系統的使用,從生產端開始,整個過程可清 晰地記載在數據庫中,方便讓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對秤 的各種情況進行查詢,包括秤的合法性,生產方、銷售 方、使用方是誰,是否檢定或是否在檢定周期內,是否 經過修理,修理是否合法等,所有信息都將透明的呈 現在需要了解信息的人面前,使不法分子無機可乘。 即使出現問題,因為系統建立的追溯機制,也可最快 發現出現問題的環節和人,便于及時封堵漏洞。這樣, 無論是為消費者了解事實還是計量主管部門的監管 和執法,都提供了方便,節約了成本,使成果更好地服 務于民、服務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