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介紹了電子計價秤校準測量能力的評定方法,旨在提高電子計價 秤校準測量水平,供同行參考。
1.引言
由于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0 /國際 計量局(BIPM)聯合工作組在最佳測量能力 BM0與校準和測量能力CM0的統一問題上 已經達成一致,確認BMC和CMC在本質上是相 同的,都是在常態條件下實驗室的校準能力,只 是用詞不同,因此ILAC決定對校準實驗室的能力 在表述時不再使用BMC,而采用CMC。因此,中 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向各實驗室發出了 《關于由“最佳測量能力(BMC向校準測量能力 (CMC轉換的通知》,筆者現就電子計價秤校準 測量能力的評定方法作介紹。
2.概述
2.1測量依據 JJG 539-1997《數字指示秤》
2.2計量標準
環境條件:溫度-10°C-+40°C濕度各85%
2.3被測對象
取一臺III級,最大秤量為6kg,分度值為2g的電子計價秤作為對象進行分析計算。
2.4 測量方法
數字指示秤是依據JJG 539-1997計量檢定規 程,以M1級標準砝碼作為標準值進行檢定,用砝 碼直接加載、卸載的方式,分段測量示值與標準 砝碼之差即為示值誤差。
3.數字模型
數字指示秤誤差由下式得到 E=I-m式中:E—數字指示秤顯示值誤差(g ;I—數字指示秤顯示的示值(某一檢定點)(g ;m—標準砝碼標稱值(g。
6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6.1主要標準不確定度匯總表,如表3所示。
6.2合成標準不確定度計算
7.2當被檢電子計價秤型號不同時,由于被 檢器具分度值不同,不確定度分量將發生改變, 因此,當校準ACS-3型,ACS-15型,ACS-30型電子計價秤時,測量不確定度如表5所示。
8.校準和測量能力(CMC)
電子計價秤校準測量能力(CM0為:測量范圍 0.02kg ~ 6kg U=0.4g ;
6kg ~ 30kg U=1.0g
9.結語
上述分析過程可供大家進行校準測量能力評 定時進行參考,不妥之處共同商榷。